人的幸福感来自对六个需求的满足 健康幸福六大指标
人的幸福感来自对六个需求的满足 健康幸福六大指标
每个人都追求健康,但最终是为了幸福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人民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,是人人成长、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。健康和幸福之间的联系有多大?最近发布的《2016中国幸福报告》和《2016中国健康报告》显示人的幸福感来自对六个需求的满足,幸福与健康不仅有共同点,而且还有很多指标重叠。
幸福和健康是相互影响的因素
调查团队随机抽取了全国 32 个城市的 10,000 人作为样本,调查健康、幸福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。两份最终报告显示,乐观、健康状况、休闲满意度、是否有伴侣、医疗服务满意度是让人快乐的五个指标;快乐、乐观、年龄、运动频率和休闲满意度是对健康影响最大的五个因素。不难看出,幸福与健康是相互影响的因素。这两个因素综合起来,年龄、乐观、休闲满意度、是否有伴侣、医疗服务满意度和运动频率是幸福和健康的共同指标。
人们总觉得没有钱让人感觉不到幸福。但报告显示,随着月收入的增加,居民幸福指数和健康指数先升后降。其中,月收入1.2万~1.500万的人幸福感和身体健康指数最高,月收入9000元~1.200万的人心理健康指数最高。
另外,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,健康指数先升后降。拥有大学学位的人身体状况最好;有伴侣的人比没有伴侣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;女性对幸福和生活的感受 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高于男性,而她们感受到的压力则明显低于男性。
总之,要想快乐,除了努力赚钱和实现各种人生目标外,还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。
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根本
在六大指标中,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是根本。追求幸福生活,首先就是追求健康。习总书记指出,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平、可及、系统、持续的预防、治疗、康复、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,这是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源泉。
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,还能增加幸福感。首先,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“快乐传递器”内啡肽,有助于缓解压力和不快乐人的幸福感来自对六个需求的满足,防止人们在生气时出现“敲、砸、摔”等不适当的压力释放行为。其次,羽毛球、乒乓球、健美操等运动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,寻找伴侣,消除孤独感。第三,经常锻炼的人更积极、更专注。尤其是在登山、马拉松等运动项目中,参与者不断克服困难,磨练意志,获得成功的自我意识和巅峰体验,提升价值感。
心理健康是幸福的“根”。在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健康定义中,心理健康是三大基本要素之一。占据幸福“半个世界”的乐观程度、休闲满意度、是否有伴侣,正是心理健康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保障。例如,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最近一项涉及 200,000 人的研究发现,拥有伴侣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,使他们的收入增加一倍以上。有一个相知、可以一起讨论、一起旅行的伙伴,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幸福感。
人生的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幸福。心理学研究发现,幸福有一条“U型曲线”人的幸福感来自对六个需求的满足,中年危机常被提及。其实,人生的每一次,都有自己独特的烦恼,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幸福。年轻人常常担心找不到前进的道路。 40岁的时候,50岁知道自己的命运,60岁知道自己的命运。回顾过去的十年、二十年,发现很多困难一开始都不值一提。我忘记了有反复试验和无休止使用的机会。活力。无论年龄大小,感受幸福时刻都是一种能力。
乐观冥想的四个步骤
健康和幸福的指标在世界各地都很相似,但它们的实现差异很大。例如,美国劳工统计局的一项调查发现,美国人的休闲时间在稳步增加,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锻炼和旅行上。相比之下,中国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更多。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,“空闲时间太少”、“工作忙、压力大、不想休闲”,这让中国人的休闲满意度不容乐观。西方人喜欢在沙滩上晒日光浴,探索丛林,但大多数中国人还是“下车拍照,上车睡觉”,出国“买买买”。休闲质量有差距。
我个人认为中国人迫切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观念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健康、挫折、年龄、情绪和生活方式。比如乐观与否,有没有伴侣,能不能去度假,都是受主观因素影响的。有的人,可以在单身的时候享受独处的自由,在恋爱的时候可以沉浸在爱情中,在恋爱的时候可以淡漠;有的人,无论工作多忙,都能暂时放松心情,或者抛开烦恼,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。 .
报告提出的“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”也印证了“简单的幸福更容易获得”:正所谓“高处不冷”教育,越是思考,越是追求目标。越大越容易钻牛角尖,很难体会到“吃饱就睡”的简单快乐。
当然,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,要保持一份安宁并不容易。美国心理学家莱文森给出了一个四部分的乐观冥想,每天早晚都可以做,可以慢慢让心平静下来,学会实现幸福。具体方法是:找一个安静的地方,盘腿坐下,放松身体,解放大脑,反复思考以下4句话:1. is me; 2.我的内心清清焦点; 3.好想法和积极的信念是无穷无尽的; 4.今天有无限可能。
让每一位公民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,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。国家要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,不断加大投入,让人民尽量少花钱,还要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;增加优质医疗资源和公共产品,满足患者需求;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““网底”,必须继续做厚做强,让健康中国战略惠及更多人。▲